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脑显像在胃肠功能性疾病中的应用进展
脑显像是一种重要的影像学检查方法。研究发现,应用脑电图、脑磁图、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功能磁共振显像等检查方法均可发现部分胃肠功能性疾病患者存在脑显像异常,提示脑功能异常可能与胃肠功能性疾病的发病有关。......
作者:陶然君 刊期: 2002- 02
-
粪便抗原试验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多种胃十二指肠疾病的发生相关,而各种幽门螺杆菌感染诊断方法的准确性受到方法本身及药物等诸多因素的影响。粪便抗原试验作为一种新的非侵入性试验正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综述这一诊断试验的方法、准确性及影响因素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李晓波 刊期: 2002- 02
-
肠易激综合征的病因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肠道功能性疾病,其病因尚未明确。目前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精神心理因素、内脏痛觉过敏等致病因素。本文综述近年在肠易激综合征病因学研究方面的进展。......
作者:高峻 刊期: 2002- 02
-
彩色多普勒超声内镜在胃肠道疾病中的应用
彩色多普勒超声內镜由于能够区分血管和非血管结构、确定血管的准确位置并测定血管内血流流向及速度,故对血流动力学研究极有价值。多种消化道疾病均可累及周边血管并导致其发生形态学变化,借此可对病变进行定位、定性及鉴别。本文就目前该技术在消化道疾病诊治方面的应用现状、特点及发展趋势作一简要概述。......
作者:孙蕴伟;诸琦 刊期: 2002- 02
-
急性胰腺炎时细胞钙超载的机制——细胞钙-镁ATP酶活性的变化
急性胰腺炎(AP)时细胞钙超载不仅参与AP的发生、发展,而且作为AP发病机制的枢纽,影响或作用于其他环节,加速AP的进程。钙-镁ATP酶存在于细胞膜、内质网膜、线粒体膜上,对调节细胞內游离钙浓度的稳定具有重要意义。已有大量实验发现,AP时细胞能量缺乏,同时伴有细胞内钙-镁ATP酶活性下降,故提示AP时细胞內钙-镁AW酶活性的变化可能是AP时细胞钙超载的主要发生机制。......
作者:裘莹 刊期: 2002- 02
-
乙醛蛋白加合物在酒精性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乙醛蛋白加合物在酒精性肝病的发病机理申的作用受到重视,本文就乙醛蛋白加合物的生物化学特性及其与酒精性肝病和酒精性肝纤维化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金宝艳;邱秀霞 刊期: 2002- 02
-
PPARS在消化道肿瘤发生中的作用及其机制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PPARs)属Ⅱ型核受体超家族成员。本文介绍PPARs组织分布、结构、配体及激活物,其三种亚型在细胞水平的不同功能。近来研究显示PPARs与消化道肿瘤的发生有一定关系,其机制可能涉及引起肿瘤细胞周期停滞于G1期;促进瘤细胞表达细胞分化标志物肠碱性磷酸酶(IAP)和villin,诱导细胞分化;诱导瘤细胞凋亡;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等。......
作者:董育玮;王兴鹏 刊期: 2002- 02
-
抑酸药与消化性溃疡出血
胃内酸性环境不利于止血,抑酸药可提高胃内pH,理论上有利于止血和预防再出血。本文综述抑酸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研究进展。......
作者:丁祥武 刊期: 2002- 02
-
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病变的免疫致病机制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胃粘膜病变关系密切。免疫反应在幽门螺杆菌致病机制申可能起重要作用。本文就近年来幽门螺杆菌相关胃粘膜病变的免疫学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高振军 刊期: 2002- 02
-
血小板活化因子拮抗剂与急性胰腺炎
血小板活化因子(PAF)是细胞膜表面分泌的生物活性脂质,它通过与细胞膜表面的受体结合而产生生理和病理作用。实验证明PAF参与急性胰腺炎的发生和发展过程,采用PAF拮抗剂在急性胰腺炎的治疗中可发挥重要作用。......
作者:潘亮;袁耀宗 刊期: 2002- 02
动态资讯
- 1 炎症性肠病动物模型研究进展
- 2 胆汁酸结合受体TGR5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中的作用
- 3 炎症性肠病患者疾病相关知识水平与身心健康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4 炎症性肠病与血管生成
- 5 共聚焦内镜——消化道疾病诊断新概念
- 6 Caveolin-1和Wnt信号通路与消化道肿瘤
- 7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无创性诊断的研究进展
- 8 炎症性肠病与骨质疏松研究进展
- 9 消化道套细胞淋巴瘤1例
- 10 细针型共聚焦激光显微内镜在胰腺占位性病变中的诊断价值
- 11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在炎症性肠病中的表达及意义
- 12 巨噬细胞游走抑制因子在急性胰腺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13 内皮抑素与消化系肿瘤
- 14 分子标志物在结直肠腺瘤危险性评价中的应用
- 15 炎症性肠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 16 胃肠道间质瘤的治疗进展
- 17 原发性胆汁性肝硬化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 18 CTHRC1在消化道肿瘤中的研究进展
- 19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6年总目次
- 20 重症急性胰腺炎的肾功能障碍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