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消化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04年第3期文章
  • 人类肝胆转运器

    人类肝胆转运器负责将胆盐及其他胆汁成分沿胆汁形成途径双向或单向转运,终保证胆汁的正常分泌.其功能受损或下调,将导致各类胆汁淤积性肝病发生.剖析其分子外形、结构及功能有助于临床工作者了解胆汁淤积性肝病的发病机制,指导疾病的治疗.......

    作者:钱云;姒健敏 刊期: 2004- 03

  • 诊断性ERCP临床研究进展

    尽管核磁共振胰胆管成像技术发展很快,对一些胆胰疾病的诊断已经取代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但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可连续、动态观察胰胆管的细微结构和造影剂排泄情况,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获取组织标本、进行胰胆管测压和胰胆管镜检查并进行相应的治疗,故仍是许多胆胰疾病中重要的诊断工具.......

    作者:鲁临;李兆申 刊期: 2004- 03

  • 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

    肝星状细胞(HSC)是肝纤维化发生的关键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是活化HSC、促进细胞外基质(ECM)分泌的重要细胞因子,其在肝纤维化的发生发展中有重要的调节作用,文章通过TGFβ1信号转导对HSC的作用来阐述TGFβ1信号与肝纤维化的关系.......

    作者:王连升;陈颖伟;李定国 刊期: 2004- 03

  • 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研究

    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脂肪肝的发病率越来越高.在外科手术及肝移植中,脂肪肝的检出率也很高.手术中常因阻断血流而造成缺血再灌注损伤,脂肪肝对缺血再灌注损伤比正常肝脏更为敏感,其机制可能是多方面的,此文主要对脂肪肝缺血再灌注损伤机理作一综述.......

    作者:李芳芳;厉有名 刊期: 2004- 03

  • 非糜烂性反流病发病机制的研究

    非糜烂性反流病是指有典型胃食管反流症状而无内镜下食管粘膜损害表现的疾病,约占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70%,其发病机制复杂,既与GERD有相似之处,又有其特殊性,主要包括酸反流、内脏高敏感、非酸相关性刺激、中枢及外周水平调控等因素.其发病机制的多样性和复杂性是导致患者对抗酸治疗总体效果不佳的主要原因.此文就非糜烂性反流病的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作者:郭杰芳;屠振兴;邹晓平 刊期: 2004- 03

  • 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是难治性的肠道炎症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和克罗恩病,传统的药物治疗疗效不甚令人满意,且停药后易复发.随着微生态学的发展,对人体无害的益生菌治疗炎症性肠病取得了重要进展,此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周长玉;王江滨 刊期: 2004- 03

  • CYP2C19与质子泵抑制剂

    随着对肝脏微粒体细胞色素P450(CYP)基因变异研究的不断深入,人们发现CYP2C19基因多态性与质子泵抑制剂的药动学、药效学等方面密切相关,并影响临床治疗,此文对两者之间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张林;王江滨 刊期: 2004- 03

  • 脑肠肽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作用

    脑肠肽是具有神经递质和激素双重功能的小分子多肽,在调节内脏感觉、分泌和运动中起着重要作用.目前认为肠易激综合征(IBS)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脑肠肽对部分病人起重要作用.文章对血管活性肠肽、神经肽Y、神经降压素、P物质、钙基因相关肽等脑肠肽在IBS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沈骏;诸琦 刊期: 2004- 03

  • Dieulafoy病临床研究现状

    Dieulafoy病是一种少见的消化道出血性疾病,近年发病率明显增多.由于病灶小、位置隐匿,临床诊断和治疗困难,病死率较高.近年来内镜治疗已演变为此病的标准治疗方法,包括内镜下注射、电凝、血管夹或套扎等方法.内镜治疗无效时可采取手术治疗.......

    作者:黄新余 刊期: 2004- 03

  • 门静脉性胆病

    门静脉性胆病为继发于门静脉高压特别是肝外门静脉阻塞患者的肝内、外胆管和/或胆囊壁的异常改变.因围绕胆管的静脉丛曲张,压迫胆管壁,使之凹凸不平、狭窄、扩张,甚至形成结石.多数胆病患者无症状,诊断有赖于经内镜下逆行性胰胆管造影(ERCP)和超声,有症状者可予内镜或外科手术治疗.......

    作者:杨大明;孟宪镛 刊期: 2004-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