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消化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7年第5期文章
  • 危重症患者早期肠内营养与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临床营养途径分为肠内营养(EN)和肠外营养(PN).目前早期肠内营养(EEN)越来越受到重视,EEN有助于改善危重症患者的营养状态,减少细菌和内毒素移位,降低肠源性感染风险等.该文从EEN保护肠黏膜屏障的免疫功能、降低肠黏膜屏障通透性、调节炎性因子以降低炎性反应三个方面来综述危重症患者EEN与肠黏膜屏障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作者:邵利梅;杨小云;丁进 刊期: 2017- 05

  • 幽门螺杆菌粪便抗原检测的临床应用

    幽门螺杆菌(Hp)感染是慢性胃炎、胃十二指肠溃疡、胃癌及胃黏膜相关淋巴瘤的重要病因,Hp感染的早诊、早治对于防治上消化道疾病有重要的意义.Hp感染的诊断方法根据是否需要行胃镜检查可分为侵入性和非侵入性两大类,非侵入性诊断方法的患者依从性更好.Hp粪便抗原检测操作简便易行,检测结果可靠,性价比高,在Hp感染的流行病学调查、大规模人群筛查、治疗后复诊等诸多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作者:高广周;郭会玲;郝英霞 刊期: 2017- 05

  • 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及其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治疗胆总管结石进展

    内镜下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RCP)是目前临床上治疗胆总管结石的主要方法,扩大胆总管开口是成功取出胆总管结石的重要步骤,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是早提出且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内镜下十二指肠乳头括约肌切开联合柱状气囊扩张术(ESBD)是近年来兴起的一种方法,学者们对于两种治疗方法的选择存在争论.该文就近年来国内外应用EST或ESBD治疗胆总管结石的研究作一综述,为临床医生在治疗胆总管结石......

    作者:宋立艳;袁庆丰 刊期: 2017- 05

  • 内脏高敏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患者的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尚未明确,通常认为可能与受体及通道的异常改变、神经递质的改变、肠道菌群的失调等多种因素有关.近年来大量研究发现,大麻素受体、瞬时受体电位香草酸受体1、5-羟色胺及其受体、囊泡谷氨酸转运体、肠道菌群紊乱以及钠离子通道在内脏高敏感的发生中起重要作用.此文就近年来有关内脏高敏感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俊杰;杨长青;魏子白 刊期: 2017- 05

  • 自噬分子机制在炎性疾病中的作用

    自噬是真核生物体内高度保守的细胞内物质降解途径.20世纪90年代自噬相关蛋白的发现使学者们进一步了解了自噬发生机制,并明确了自噬在多种生物现象中发挥重要作用.该文对自噬在炎性疾病(主要是感染性疾病)中的作用作一综述,包括自噬相关蛋白的结构、自噬调节机制、自噬在固有免疫及炎性小体活化中的作用等.......

    作者:李香;刘懿 刊期: 2017- 05

  • 异常自噬在急性胰腺炎中的作用机制研究进展

    急性胰腺炎(AP)作为临床上的重急症之一,是胰腺的一种潜在致命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目前研究多认为胰腺的异常自噬作用参与了胰酶的提前活化过程,从而导致AP发生,研究胰腺自噬作用的机制有利于提供治疗AP的相关思路.近研究表明,CCAAT增强子结合蛋白β(C/EBPβ)作为一种重要的转录因子,其基因的表达参与了自噬的调控.此文就异常自噬在AP中的相关作用及C/EBP』3调控自噬的相关机制展开综述......

    作者:梅启享;曾悦;陆颖影 刊期: 2017- 05

  • 沃诺拉赞在治疗幽门螺杆菌感染中的应用现状

    幽门螺杆菌(Hp)是多种消化道疾病的重要致病因子,近年来由于耐药菌株的不断产生,Hp根除率越来越低.沃诺拉赞是一种新型抑酸药物,与传统根除疗法中质子泵抑制剂相比较,可以显著提高Hp根除率,但沃诺拉赞在根除Hp治疗领域中的应用还存在一些问题.此文就沃诺拉赞目前在根除Hp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和存在问题作一综述.......

    作者:王威;李金平;赵宗禹 刊期: 2017- 05

  • 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及治疗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肠道的特发性、慢性和复发性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非常复杂,受到遗传、环境和微生物因素之间相互作用的影响,目前生物制剂治疗存在诸多缺陷.结直肠慢性炎性反应是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键因素,IBD与结直肠癌高度相关,早期防治IBD对于预防癌变具有重要意义.......

    作者:王晓燕;花宝金;李卫东 刊期: 2017- 05

  • Blatchford、Rockall和AIMS65评分系统预测老年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预后的研究进展

    急性非静脉曲张性上消化道出血(ANVUGIB)是临床上常见的急症,不同危险程度的患者的预后差异很大,目前研究较多的预后评分系统是Rockall、Blatchford以及近年来国际上推荐的AIMS65评分系统.Rockall评分系统用于评估和预测患者再出血和死亡风险,Blatchford评分系统用于内镜检查前对患者进行临床评估,预测患者是否需要输血、行内镜下或外科止血治疗等.AIMS65评分系统的预......

    作者:季成菊;马臻棋 刊期: 2017- 05

  • 肠易激综合征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临床较为常见的功能性肠病,其患病率在不同国家或地区、不同人群之间存在差异,包括便秘型(IBS-C)、腹泻型(IBS-D)、混合型(IBS-M)和不定型(IBS-U)4种亚型.因IBS的病程较长、易反复、常伴有心理障碍等特点,严重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并造成了沉重的医疗负担.该文就目前IBS的国内外流行病学研究进展作一综述,以期为IBS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提供参考.......

    作者:朱佳杰;刘珊;赵鹏程;尹璐;刘亚欣;刘登科;魏玮 刊期: 2017- 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