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消化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年第4期文章
  • 结直肠癌早期诊断的分子生物学研究进展

    早期筛查可以有效降低结直肠癌(CRC)的发病率和病死率,结肠镜检查是目前筛查CRC的金标准,但受检率偏低。从患者的血液及粪便中寻找异常的DNA和RNA是非侵入性的筛查手段,其敏感度和特异度越来越高,有些分子标志物有望成为早期诊断CRC的有效指标,该文就这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观坡;柏愚;李兆申 刊期: 2015- 04

  • 库普弗细胞极化改变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作用

    巨噬细胞是机体免疫防御机制中的重要成分,在天然免疫和适应性免疫中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近年来研究发现,巨噬细胞具有很强的可塑性和异质性,特定的微环境控制着它们的分化和在组织内的分布。巨噬细胞可针对不同的刺激信号作出应答,分化成具有不同功能的表型细胞即极化。肝脏内的巨噬细胞即库普弗细胞(KC)在各种慢性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中经历表型和功能的改变,呈现出不同的极化类型。了解KC在慢性肝脏疾病中的可塑性、......

    作者:罗雯静;华静 刊期: 2015- 04

  • 活性氧簇与炎症性肠病

    活性氧簇(ROS)是一类含氧的化学活性分子,是体内正常氧代谢的自然副产物,紫外线照射、感染等均可导致体内ROS过度生成,从而引起氧化应激损伤。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明确,有研究表明肠道炎性反应与ROS等活性中间产物的过量产生密切相关,因此氧化应激亦被认为是IBD的病理生理学机制之一。......

    作者:夏婷婷;钟良;戎兰;蒋晓芸 刊期: 2015- 04

  • 缓解期炎症性肠病患者的肠易激综合征样症状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和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两种疾病,近年来研究表明,缓解期IBD患者的IBS样症状发生率高于普通人群,这对缓解期IBD的后续治疗造成了不小的困扰,因为出现IBS样症状时难以判断是IBD的炎性反应持续存在还是合并了IBS。该文就缓解期IBD患者的IBS样症状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立;王承党 刊期: 2015- 04

  • 灌肠在消化内科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灌肠是消化内科常用的一种治疗及给药方式,在临床上应用广泛。不保留灌肠主要用于肠道准备及缓解肠梗阻,保留灌肠可用于溃疡性结肠炎(UC)、慢性肝病、急性胰腺炎、放射性肠炎等疾病的局部给药辅助治疗,结肠透析能够在保留灌肠的基础上有效清除肠源性内毒素。灌肠器材的选择、操作手法及患者体位均会对灌肠效果产生较大影响。该文就灌肠技术在消化内科中常见的应用及进展、药物选择及操作注意事项等作一综述。......

    作者:原林 刊期: 2015- 04

  • 结肠非创伤性检查的现状与进展

    早期筛查可有效预防结直肠癌(CRC)并降低其相关病死率,现有的结直肠检查方法众多,主要可分为非创伤性检查(粪便、血清学及影像学检查)和有创性检查(结肠镜等)。虽然结肠镜检查仍被认为是CRC筛查的金标准,但其参与率相对较低,而新型非创伤性检查越来越高的敏感度和特异度也为CRC筛查的检出率提供了有力支持。该文主要就检出CRC及其癌前病变的结肠非创伤性检查的现状和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庄璐;柏愚;李兆申 刊期: 2015- 04

  • 核因子-κB通路在溃疡性结肠炎治疗中的应用

    溃疡性结肠炎(UC)的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未完全明确,但肠黏膜免疫功能异常为公认的重要发病机制之一。核因子‐κB(NF‐κB)是一类细胞核转录调节因子,在炎性反应中起到枢纽作用。近年来有关NF‐κB通路与UC之间关系的研究备受关注,在通路各环节进行阻断时,该病的动物模型可获得明显的疗效。该文就NF‐κB通路在UC治疗中的应用作一综述。......

    作者:冯爵荣;杨幼林 刊期: 2015- 04

  •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的诊断及治疗

    嗜酸性粒细胞性胃肠炎(EG)的临床表现无特异性,易误诊或漏诊。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绝对值计数、骨髓检查、组织活检及腹水见嗜酸性粒细胞增多是诊断的关键,糖皮质激素治疗有效。该文就EG的诊断方法、治疗及预后作一综述。......

    作者:丰艳;燕善军 刊期: 2015- 04

  • 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黏膜下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

    随着消化内镜技术和内镜专用器械的飞速发展,消化内镜的治疗范围获得进一步拓宽,其治疗效果也在不断提高。近年来,隧道内镜技术的出现使消化内镜从腔内治疗到腔外手术的转变成为可能,并且具有传统外科手术所不具备的安全、微创、恢复快、住院时间短等优点。此文就隧道内镜技术在食管黏膜下隧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现状作一综述。......

    作者:江泳;张旭 刊期: 2015- 04

  • 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肠道杯状细胞作为肠道上皮细胞中的分泌型细胞,其分泌的黏蛋白(MUC)、肠三叶因子(ITF)和抵抗素样分子β(RELMβ)等成分构成肠道表面覆盖的一层保护性黏液屏障,是肠道固有免疫第一防线的重要组成部分。以杯状细胞为基础的黏蛋白对维持肠道黏膜的完整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并参与感染、坏死性肠炎、炎症性肠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发生发展。该文就杯状细胞在肠道疾病发病中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董文逍;曹海龙;王邦茂 刊期: 2015- 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