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O ddi括约肌功能障碍的治疗进展
Oddi括约肌功能障碍(SOD)是指Oddi括约肌(SO)收缩异常引起的一系列临床综合征,其治疗主要包括药物治疗、内镜治疗和外科手术治疗三种手段。少数患者可通过药物治疗缓解症状,更多的患者依靠内镜治疗,尚有部分患者需通过括约肌成形术等外科手术方法才能达到治疗目的。......
作者:金正;卢祎;吴嘉钏;龚彪 刊期: 2015- 04
-
早期胃癌侵袭转移相关分子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早期胃癌是否可行内镜切除治疗的关键取决于肿瘤是否发生淋巴结转移。明确早期胃癌的侵袭转移能力,预测其潜在的淋巴结转移风险,将为患者治疗的选择及预后的判断提供重要依据。此文就早期胃癌侵袭转移相关的分子标志物,如细胞黏附相关分子、紧密连接蛋白、基因拷贝数变异、微卫星不稳定性、肿瘤干细胞表面标志物及微小核糖核酸等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林洁;毛建山 刊期: 2015- 04
-
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及诊断治疗
胃肠道间质瘤是较常见的胃肠道间叶性肿瘤,通常认为胃肠道小间质瘤的恶性程度较低,随着近年来对于小间质瘤研究的不断深入,关于其生物学特性的基础研究及临床研究的成果不断增加。此文就胃肠道小间质瘤的生物学特性、长期内镜随访评估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外科手术及内镜下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郑思畅;钟捷 刊期: 2015- 04
-
食管癌非创伤性检查的现状与进展
食管癌非创伤性检查主要包括血清肿瘤标志物、影像学检查、生物标志物和无创脱落细胞等。血清肿瘤标志物和影像学检查已普遍应用于临床,选择优化的联合检测方法,提高诊断食管癌的能力,是目前的研究重点。生物标志物和无创脱落细胞等新兴检查方法仍处于研究阶段,具有广阔的前景。......
作者:林金欢;马丹;李兆申 刊期: 2015- 04
-
胃息肉的临床病理特点、发病机制与诊治的研究进展
胃息肉是胃黏膜的局限性隆起性病变,以胃窦部多见,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具有恶变潜能,尤其是腺瘤性息肉被视为癌前病变,随着人们饮食结构的改变、健康意识的提高、电子胃镜的广泛应用使得胃息肉的检出率及治愈率明显提高,对预防胃癌的发生及胃癌的早期治疗有重要的临床意义。另外,胃息肉与结直肠息肉及肿瘤的发生有一定的相关性,因此,对胃息肉患者若同时行肠镜检查对发现结直肠癌将有重要意义。......
作者:杨振;张呈艳;吴战军 刊期: 2015- 04
-
生长抑素类药物在治疗多囊肝中的研究进展
多囊肝通常指非寄生虫性肝囊肿,其真正的发病率尚不清楚。目前针对多囊肝的治疗主要是采用手术切除的方法,减小肝脏体积以达到减轻肝肿大机械力造成的症状。此文对生长抑素类药物的特性及其在多囊肝治疗方面的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杨沫;陈鑫;王邦茂 刊期: 2015- 04
-
HLA-DRB1*基因多态性与新疆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应用5-氨基水杨酸治疗后反应的关系
目的:本研究拟采用病例对照方法探讨人类白细胞抗原(HLA)‐DR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新疆地区维吾尔族及汉族溃疡性结肠炎(UC)易感性的关联性,并应用5‐氨基水杨酸(5‐ASA)治疗,观察治疗反应,探讨HLA‐DRB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UC疗效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序列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的方法及SBT测序法对120例UC患者和408名健康对照者DNA的HLA‐DRB1基因分型,病例组中汉......
作者:阿依努尔·阿合曼;哈迪那·热马赞;高峰 刊期: 2015- 04
-
不同疗程布拉氏酵母菌联合三联疗法根除幽门螺杆菌的疗效研究
幽门螺杆菌(Hp)是一种定植于胃黏膜的革兰阴性微需氧螺杆菌,全球有大约50%的人感染Hp,中国Hp感染率为42%~84%,属于Hp高感染率国家[1]。目前Hp已被广泛认为是慢性活动性胃炎的主要致病原,与消化性溃疡、胃癌和胃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2],彻底根除Hp对上述疾病的治疗有重要的价值。随着抗生素的广泛应用,Hp对常用抗生素的耐药率呈逐年上升趋势,目前标准三联疗法对Hp根......
作者:施正杰;方鹏;邹甜 刊期: 2015- 04
-
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的腹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诊断分析
腹主动脉夹层是少见的严重的血管疾病[1],临床表现复杂,若缺少足够的临床认识,容易漏诊误诊,部分患者因发病时表现为消化系统症状,而首诊为消化系统疾病,造成处理不当,可致死亡。本研究对近5年来国内文献报道的以消化系统症状为主的腹主动脉夹层病例进行汇总分析,探讨其临床特点、易误诊的疾病、误诊的原因及防范要点。......
作者:王丽 刊期: 2015- 04
-
活动期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外周血CD4+ CD25+Treg细胞与肠道炎性反应的相关性研究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尚不完全清楚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目前研究认为,肠道黏膜免疫系统紊乱在UC发病机制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导致免疫系统紊乱的原因主要是效应T细胞数量增多或免疫调节功能降低。机体内存在数种免疫调节系统,其中CD4+CD25+调节性T细胞(Tregcell)是发挥免疫调节功能的主要效应细胞。有研究报道,当UC炎性反应活动时,外周血CD4+CD25+Treg细胞数量减少,但它们......
作者:吴铁龙;薛丽莉;戴圆圆;薛育政 刊期: 2015- 04
动态资讯
- 1 胆汁酸合成及转运载体研究进展
- 2 022新斯的明治疗急性结肠假性梗阻安全有效
- 3 Dieulafoy病临床研究现状
- 4 白细胞介素-34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 5 肠易激综合征动物模型复制思路和方法
- 6 英夫利西在克罗恩病治疗中的应用
- 7 门静脉高压形成过程中大鼠胃黏膜超微结构的变化
- 8 重症急性胰腺炎合并肺损伤相关发病机制
- 9 双歧杆菌三联活菌胶囊联合美沙拉嗪对溃疡性结肠炎患者免疫功能及肠黏膜屏障功能的影响
- 10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 11 RNA干扰在肝病研究中的进展
- 12 内脏高敏感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 13 β防御素与炎症性肠病
- 14 窄带成像技术在结直肠肿瘤性与非肿瘤性病变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 15 细胞外基质、基质金属蛋白酶在急性胰腺炎相关性肺损伤中的作用
- 16 微小RNA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17 核苷(酸)类似物抗乙型肝炎病毒的安全性回顾
- 18 001 1990~2001年斯德哥尔摩北郡儿童炎症性肠病发病方式的改变
- 19 脂联素与慢性肝病研究进展
- 20 DNA甲基化与恶性肿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