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消化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4年第2期文章
  • 叉头样转录因子A2与肿瘤的研究进展

    肝细胞核因子3β(HNF3β)是肝细胞核因子的一种,又称叉头样转录因子A2(FOXA2).FOXA2可调控肝细胞的成熟、分化,并在胚胎发育、代谢调节等过程中发挥重要的调控作用.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FOXA2与肿瘤发生发展相关,相关的报道主要集中在FOXA2与肝细胞癌、肺癌、胰腺癌的关系,另外也有研究报道其在前列腺癌、甲状腺癌、黑色素瘤、食管癌中的作用,此文就FOXA2与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朱昌鹏;谢渭芬 刊期: 2014- 02

  • Hedgehog信号通路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Hedgehog(Hh)信号通路在正常人类胚胎发育及胚胎形成后细胞的分化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研究表明,H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与胰腺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深入探讨Hh信号通路转导机制及其与胰腺癌的关系,有望为胰腺癌的早期诊断和分子靶向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作者:李青青;江华 刊期: 2014- 02

  • Nrf2和自噬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作用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是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之一,目前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NAFLD的发生、发展是一个复杂的过程,与多种因素有关,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此文就核转录相关因子2(Nrf2)和自噬对NAFLD的作用机制研究作一综述,以期为NAFLD的治疗提供新的方法和治疗靶点.......

    作者:马海芬;董方元;胡晓娜;保志军 刊期: 2014- 02

  • 术后胃瘫综合征的诊断与治疗

    术后胃瘫综合征是临床常见的手术后并发症,其主要特点为术后胃排空延迟,其发病机制与手术方式、术后感染及患者情绪等相关.诊断主要以术后出现胃潴留,且排除消化系统机械性梗阻及其他能导致胃动力下降的疾病或药物等.治疗以内科保守治疗为主,包括持续胃肠减压、维持内环境稳定、肠内营养、促动力药物、中医中药治疗等.......

    作者:邹金艳;林军 刊期: 2014- 02

  • 腹腔神经丛毁损术用于胰腺癌镇痛的研究进展

    随着超声内镜(EUS)的不断发展,超声内镜引导下腹腔神经丛毁损术(EUS-CPN)日益受到重视.EUS-CPN具有创伤小、实时显像、安全性高等优点,在晚期胰腺癌镇痛治疗中的地位逐渐提高.既往研究已证实,其疗效令人满意,但缺乏有关作用原理、操作规范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的系统性总结.此文对EUS-CPN用于胰腺癌镇痛的临床应用作一简要综述.......

    作者:徐蔚佳;郝思介;钟良 刊期: 2014- 02

  • 肠道产甲烷菌与肥胖

    目前肥胖及其相关代谢性疾病已经成为威胁全人类健康的公共卫生问题.以往认为环境和遗传因素是肥胖发生的原因,新近研究发现人体肠道菌群与肥胖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且作为肠道古细菌重要组成部分的产甲烷菌更是在其中起了重要的作用.此文就肠道产甲烷菌与肥胖之间关系的研究进展及可能的相互作用机制作一综述,以期探寻出治疗肥胖有效的、新的靶点.......

    作者:胡婷姿;王学红 刊期: 2014- 02

  • 肝性脑病的动物模型及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肝性脑病(HE)是由严重肝病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功能失调综合征,是肝硬化、肝衰竭的常见并发症,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及预后.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目前研究常用的是在大鼠腹腔注射硫代乙酰胺(TAA)制备的HE模型.HE的发病机制主要有氨中毒、氧化应激、锰中毒、假性神经递质等学说,大多数学者认为该病是多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其中氨中毒起主要作用.近年来发现氨中毒、氧化应激及炎性反应下的颅内星形胶质细胞被激活和......

    作者:逄菲;胡瑾华 刊期: 2014- 02

  • 硫唑嘌呤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

    硫唑嘌呤(AZA)治疗激素依赖溃疡性结肠炎(SDUC)的疗效及安全性一直存在争议,此文综述了近年来相关的临床研究,指出AZA可在不伴有严重并发症的情况下维持SDUC无激素缓解.临床推荐剂量约为1.5~2.5mg·kg-1·d-1,而疗程尚无统一标准.用药过程中需全程监测血白细胞计数,还可进一步检测巯嘌呤-S-甲基转移酶(TPMT)水平和6硫鸟嘌呤核苷酸(6-TGN)浓度,以便精确药物剂量,预测疗效......

    作者:马晓菡;胡乃中 刊期: 2014- 02

  • 遗传与环境因素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研究

    炎症性肠病(IBD)的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遗传和环境被认为是重要因素.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IBD的发病率和患病率也明显上升,似乎环境因素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在IBD发病机制中,是遗传因素还是环境因素起了关键的作用?此文就此作一综述分析.......

    作者:艾静;王承党 刊期: 2014- 02

  • 炎症性肠病相关骨质疏松的若干研究

    随着炎症性肠病(IBD)发病率和患病率的升高,骨质疏松作为IBD的并发症之一越来越受到重视.一般认为炎性因子、钙摄入量、维生素D水平、体重指数、年龄、性激素及使用糖皮质激素等与IBD并发骨质疏松相关.此文就IBD并发骨质疏松的危险因素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作者:吴倩倩;于晓峰;童依丽 刊期: 2014- 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