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DLG5与炎症性肠病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多基因疾病,具有遗传易感性,主要表现为家族聚集倾向和单卵双生共患率显著增高[1].近年来,随着人类基因组和多基因疾病研究方法的进展,相继发现多个IBD的基因易感位点.其中DLG5是近年来研究热点之一的易感基因,争议也颇多.......
作者:李晨怡;陈春晓;厉有名 刊期: 2007- 05
-
消化道Cajal间质细胞介导肠神经传递的研究进展
消化道Cajal间质细胞(ICC)与胃肠运动功能关系密切.ICC根据形态和功能主要分成三种类型.ICC超微结构与肠神经联系紧密,形态学和功能学研究证实ICC介导肠神经的胃肠道作用.......
作者:王广勇;高峻;李兆申 刊期: 2007- 05
-
胃促生长素的胃肠动力学作用研究进展
胃促生长素(ghrelin)对胃肠动力作用机制是目前研究热点.ghrelin在外周作为饥饿信号分子可提高食欲、增加摄食,诱发移行性复合运动Ⅲ相提前出现,加速胃排空.近研究表明,ghrelin基因还可编码合成另一胃肠动力作用相反的肽-obestatin;下丘脑、迷走神经、肠神经系统参与了ghrelin对胃肠动力的生理调节作用.......
作者:苏军凯;李兆申 刊期: 2007- 05
-
肝卵圆细胞调控机制研究进展
肝卵圆细胞是一类存在于成年肝脏、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肝干细胞.当肝脏发生严重损伤且肝细胞再生障碍时,卵圆细胞被激活并大量增殖,参与肝脏损伤的修复与重建.肝卵圆细胞增殖分化是多因素作用的结果.现就肝卵圆细胞的定位、来源及调控机制的研究进展作一概述.......
作者:王华枫;肖家诚 刊期: 2007- 05
-
食管内脏高敏感机制的研究
食管高敏感在非心源性胸痛患者中起重要作用,其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清楚,然而其引起的烧心、胸痛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生活质量.根据这一普遍存在的状况,此文主要探讨食管高敏感的产生机制.......
作者:吴曦;邹多武 刊期: 2007- 05
-
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及其抑制物与肝纤维化
肝纤维化是肝脏对慢性损伤的一种修复反应,以细胞外基质(ECM)在肝内过多沉积为特征.尿激酶型纤溶酶原激活物(uPA)及其抑制物(PAI)是调节基质金属蛋白酶(MMP)活性和ECM降解的关键因素.uPA通过uPA-纤溶酶-MMP级联反应途径,终可产生活化的纤溶酶和MMP,后两者是降解ECM的重要物质.因而调控uPA的表达,可能为肝纤维化的治疗提供新的途径.......
作者:孙超;李定国 刊期: 2007- 05
-
内吗啡肽与胃肠动力研究进展
1997年发现的内吗啡肽(EM)是μ-阿片受体(MOR)的高亲和力、高选择性的内源性配体.EM与MOR高亲和力结合后,通过激活G蛋白,抑制腺苷酸环化酶引起离子通道的变化,从而广泛参与痛觉调制、摄食行为、感知、心血管、消化和免疫功能的调节.此文重点就内吗啡肽在胃肠动力方面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李艳芬;严祥 刊期: 2007- 05
-
骨髓干细胞与消化系统肿瘤
骨髓干细胞有强大的可塑性,且与肿瘤细胞有许多相似之处,有很强的自我更新能力;巨大的增殖潜能等,因此骨髓干细胞很可能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有着密切的关系.此文就骨髓干细胞的可塑性和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作一综述.......
作者:赵建民;戴宁 刊期: 2007- 05
-
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研究
淋巴结转移是评价胃癌预后及治疗策略的重要因素.然而,胃癌术前确诊是否存在淋巴结转移非常困难.为此,此文总结近年来国外相关文献,综述胃癌淋巴结转移相关分子学水平的研究,即阐述与胃癌淋巴结转移密切相关的蛋白分子,以探索胃癌淋巴结转移新的诊断方法,为临床胃癌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仲华;潘文胜 刊期: 2007- 05
-
树突状细胞与炎症性肠病
树突状细胞(DC)是体内功能强的专职抗原提呈细胞,既能启动免疫应答,又能诱导免疫耐受.炎症性肠病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黏膜对肠道正常菌群免疫反应失常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DC可能参与了IBD的发生,对DC功能的进一步深入研究,有助于发现新的IBD治疗靶点.......
作者:王兰;厉有名 刊期: 2007- 05
动态资讯
- 1 溃疡性结肠炎相关性结肠癌化学预防的研究进展
- 2 胃和十二指肠
- 3 Barrett食管的病理分型分析
- 4 内镜下硬化剂联合组织胶治疗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后早期再出血的危险因素研究
- 5 5-羟色胺3、4受体与胃肠运动及临床意义
- 6 胸腺素β4在消化系统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 7 STAT蛋白在炎症性肠病发病机制中的作用
- 8 降钙素原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
- 9 表皮生长因子与慢性萎缩性胃炎研究进展
- 10 雷贝拉唑三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
- 11 RNA干扰技术及其在胃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 12 弱酸反流与难治性胃食管反流病
- 13 胃食管反流患者夜间酸突破与食管酸暴露及幽门螺杆菌感染的临床研究
- 14 急性胰腺炎分类方法的演变及其临床评价
- 15 关于Barrett食管的若干新认识
- 16 miR-551b-3p在胰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17 肝肺综合征发病机制研究进展
- 18 氟哌噻吨美利曲辛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疗效观察
- 19 褪黑素治疗重症急性胰腺炎的机制研究
- 20 内毒素在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发病机制中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