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
食管癌的发生率有上升趋势,且恶性程度较高,早期诊断和治疗是关键,近年来治疗技术进展较快.内镜下黏膜剥离术(ESD)是治疗早期食管癌的有效方式之一,具有较高的整块切除率、完全切除率及长期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复发及转移率较低.出血、穿孔、狭窄是术中及术后常见并发症.ESD可联合放射治疗、化学治疗、射频消融术等综合治疗早期食管癌,具体疗效有待进一步研究.此文就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励雪颖;许国强 刊期: 2016- 04
-
幽门螺杆菌在肠易激综合征中对脑-肠轴的作用机制
肠易激综合征(IBS)是一种常见的功能性肠道疾病,其病因和发病机制目前尚不完全明确,可能与脑-肠轴功能紊乱、遗传、肠道感染、精神心理因素等多个因素相关.近年来的研究结果表明,脑-肠轴功能紊乱是IBS发生的重要病理生理学基础之一.目前对于幽门螺杆菌(Hp)是否参与了IBS的发生仍存在争议.有些研究提示Hp可能通过影响脑肠轴的功能而导致IBS的发生.此文就Hp对IBS患者脑-肠轴的作用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熊锋;马宗辉;刘思德 刊期: 2016- 04
-
粪菌移植疗法在炎症性肠病中的研究现状
粪菌移植(FMT)是将健康个体的粪便处理成混悬液,输注到患者胃肠道内,重建肠道菌群的一种治疗方法.众多研究显示炎症性肠病(IBD)的发生发展与肠道菌群失衡有一定关系,学者们开展了一系列实验及临床研究,以探讨通过粪茵移植重建肠道菌群对IBD的临床症状缓解,以及病程、预后等的影响.此文就FMT的发展及其应用于IBD的现状、可能机制、现存问题及发展前景等作一综述.......
作者:祝青青;靖大道 刊期: 2016- 04
-
质子泵抑制剂在胃癌治疗中的作用及机制
质子泵抑制剂(PPI)被广泛应用于胃癌并发症的治疗,但其对胃癌细胞本身的影响目前尚不明确.PPI一方面可以通过抗炎、抗氧化、抗血管生成和提高肿瘤的化学治疗敏感性等作用,抑制肿瘤的生长;另一方面又可诱导胃泌素分泌,介导环氧合酶-2(COX-2)等致癌因子的激活,从而促进肿瘤细胞的生存和浸润.这一过程可能涉及肿瘤细胞内部酸平衡的紊乱以及Wnt/β-catenin、JAK2/STAT3与PI3K/Akt......
作者:朱国琴;孙为豪 刊期: 2016- 04
-
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关系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结直肠癌的发病率逐渐上升,结直肠腺瘤是结直肠癌的主要癌前疾病.近年来研究发现,梭杆菌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发展相关,其代表菌种为具核梭杆菌.此文综述了梭杆菌在结直肠癌和结直肠腺瘤组织及患者粪便中的水平变化,以及其与结直肠肿瘤的部位、分期和患者生存期等的关系,探讨梭杆菌在腺瘤向腺癌演变过程中的作用,并分析梭杆菌影响结直肠肿瘤发生发展的模型及新的分子机制,对结直肠肿瘤的防治提出新思路.......
作者:许庆玲;唐陈月;吴超;俞丽芬 刊期: 2016- 04
-
白细胞介素-22与肝脏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白细胞介素-22(IL-22)属于IL-10家族,可通过与膜受体复合物IL-22R1/IL-10R2结合而发挥作用.IL-22已被证实与溃疡性结肠炎等多种炎性疾病和自身免疫性疾病密切相关,并具有抗炎/促炎的双重作用.其与肝脏疾病的关系是近年来的研究热点,但目前仍存在不少争议,如在病毒性肝炎、原发性肝细胞癌(HCC)的不同阶段,IL-22表现出致病/保护不同的作用;对于不同病因引起的肝纤维化,其作用......
作者:倪雅惠;霍丽娟 刊期: 2016- 04
-
克罗恩病肠壁纤维化的分子与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克罗恩病(CD)是一种累及胃肠道的、免疫介导的慢性炎性疾病,有近1/3的CD合并肠道纤维化,可导致肠梗阻甚至需要手术治疗.纤维化是炎性损伤修复的适应性过程,多种基因、细胞、信号通路及细胞外基质(ECM)参与其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在纤维化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此文对CD肠壁纤维化的分子与信号转导机制作一综述.......
作者:徐丽;徐萍萍;韩真 刊期: 2016- 04
-
肝纤维化药物治疗的研究进展
肝纤维化是针对多种慢性损伤因素而进行的一种病理修复过程,终将导致肝硬化甚至肝细胞癌.研究认为早期肝纤维化是可逆的,有效进行早期干预治疗具有重要意义.目前,治疗肝纤维化的方法主要是药物治疗,包括针对病因治疗的药物、保护肝细胞药物、抑制肝星状细胞活化增殖药物、细胞外基质(ECM)合成降解调节剂、抗炎免疫调节剂、益生菌制剂及中药等.各类药物均具有一定的治疗意义,但随着分子生物学、分子靶向治疗等技术的不断......
作者:李亚芳;霍丽娟 刊期: 2016- 04
-
胰腺纤维化与TGF-β1/Smad信号转导机制的研究进展
流行病学资料表明,慢性胰腺炎(CP)的发病率呈逐年升高趋势,而胰腺纤维化是CP的重要病理特征之一.近年来的研究发现,胰腺星状细胞(PSC)可能是导致胰腺纤维化的主要始动细胞和效应细胞,其静止型可在转化生长因子-β1(TGF-β1)的作用下转变为活化型,导致细胞外基质(ECM)大量生成并终进展为纤维化.TGF-β1主要将刺激信号经由细胞质中的Smad蛋白来调节PSC的表达,TGF-β1/Smad信号......
作者:宋敏敏;陈尼维 刊期: 2016- 04
-
DNA甲基化在胃肠道间质瘤中的研究进展
表观遗传学改变如DNA甲基化、基因组印记、染色体灭活等,在细胞分化、胚胎发育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是肿瘤发生发展的重要机制之一.胃肠道间质瘤(GIST)作为消化系统较常见的肿瘤之一,表观遗传学改变特别是DNA甲基化也在GIST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此文回顾近年来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相关基因甲基化在GIST发病、预后评估、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
作者:张天闻;季峰 刊期: 2016- 04
动态资讯
- 1 书讯
- 2 Toll样受体配体与胃肠道疾病
- 3 蛋白质组学在胰腺癌中的研究进展
- 4 miR-551b-3p在胰腺癌细胞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 5 p27基因及其与大肠肿瘤的关系
- 6 利福昔明治疗肠易激综合征的研究进展
- 7 急性胰腺炎预后预测指标
- 8 超声引导下经皮穿刺硬化剂治疗非寄生虫性肝囊肿——附120例报道
- 9 急性胆管炎的诊断与非手术治疗进展
- 10 癌基因STAT3与结直肠癌的关系研究进展
- 11 Barrett食管诊断技术进展
- 12 肠镜透明帽法治疗结肠无蒂隆起性病变临床研究
- 13 组织病理学在胃食管反流病诊断中的作用
- 14 脂联素与脂肪肝
- 15 肝细胞癌血清生物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 16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
- 17 肿瘤坏死因子基因多态性与胃癌易感性的研究
- 18 香菇多糖联合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原发性肝癌的疗效观察
- 19 自发性细菌性腹膜炎诱发肾衰竭的研究进展
- 20 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及其配体与肝纤维化研究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