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点击详情 >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首页>国际消化病杂志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期刊荣誉:期刊收录:哥白尼索引(波兰), 统计源核心期刊(中国科技论文核心期刊), 维普收录(中), 万方收录(中), 国家图书馆馆藏, 上海图书馆馆藏, 知网收录(中), CA 化学文摘(美)
国际消化病杂志2015年第3期文章
  • 结直肠癌寡转移及其诊疗进展

    结直肠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根据世界卫生组织(WHO)统计,结直肠癌是男性第二位和女性第三位常见的恶性肿瘤。复发和转移是结直肠癌预后不佳的主要因素,其常见转移部位为肝、肾及骨骼系统。“寡转移”的概念于20世纪90年代被提出,它是指肿瘤生物侵袭性较温和的一段时期,存在于局限性原发灶与广泛性转移之间的过渡阶段,转移瘤的数量有限且转移器官具有特异性。多学科协作诊疗(MDT)是基于患者的身体条件、肿瘤的......

    作者:张晨嵩;钱军 刊期: 2015- 03

  • 炎症性肠病的营养支持治疗

    近几十年来,炎症性肠病(IBD)在亚洲人群中的发病率及患病率迅速升高,关于营养治疗与IBD关系的研究越来越多。许多研究表明肠内营养(EN)与肠外营养(PN)对于IBD的临床缓解有效,但效果都不如糖皮质激素。EN及PN对于溃疡性结肠炎(UC)并没有起主要治疗的作用,但有研究表明PN是治疗UC的一种很好的辅助方法。目前需要通过更加完善的大型队列研究进一步证实EN及PN对IBD的治疗作用。......

    作者:李铿;童依丽;于晓峰 刊期: 2015- 03

  • 溃疡性结肠炎中miRNA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未明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性疾病,近年来其发病率呈上升趋势。UC的发病机制复杂,可能是遗传易感性、肠道微生物等外源物质引起宿主反应以及免疫影响三者相互作用的结果,近年来发现miRNA也与其发病关系密切。此文对UC的发病机制、UC中miRNA的表达以及miRNA在其发病中可能的作用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吴慧华;吴子刚;王爱英 刊期: 2015- 03

  • m iR-100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一类高度保守的内源性非编码单链RNA,其中miR‐100已被发现在多种肿瘤疾病中存在表达显著升高或降低。目前miR‐100在胃癌中的促癌作用已基本得到证实,其有望能够为胃癌的早期诊断、治疗以及预后判断提供新的靶点。......

    作者:王雨濛;王启之 刊期: 2015- 03

  • 腹腔镜联合内镜用于胃肠道手术的临床近况

    腹腔镜和内镜联合手术能够较好地克服单纯腹腔镜手术或单纯内镜手术的局限性,充分发挥两者的优势,具有病灶定位准确、手术创伤小、术后恢复快等优点,在胃肠疾病的治疗中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该文主要综述了腹腔镜联合内镜用于胃肠道手术的临床近况,以期更好地促进这一技术的发展。......

    作者:陆雯;韩真 刊期: 2015- 03

  • 易感基因多态性与肠易激综合征

    肠易激综合症(IBS)由多因素综合致病,其发病机制尚不明确,与遗传因素、肠道功能失调、内脏高敏感性、精神因素及脑‐肠轴互动等有关。目前遗传因素成为国内外研究的热点,主要有神经递质机制、炎性反应相关机制、离子通道机制及胆汁酸代谢机制。了解IBS分子水平的发病机制,对诊断性生物标志物及药物的研发意义重大。......

    作者:成璇;吴战军 刊期: 2015- 03

  • IL-6信号通路在炎症性肠病病理机制及治疗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病因尚未明确的肠道慢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白细胞介素‐6(IL‐6)作为一种多效性细胞因子,在IBD的病理机制中具有重要地位。大量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证实,阻断该信号通路能下调多种促炎性因子的表达,促进CD4+T细胞凋亡,改善结肠炎的症状。此文就IL‐6信号通路在IBD的病理机制及治疗中的作用作一综述。......

    作者:徐婷;索朗央珍;张燕 刊期: 2015- 03

  • m iR-223与胃癌关系的研究进展

    消化系统肿瘤是目前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及病死率占全部恶性肿瘤的30%左右,在中国其发病率可占全部恶性肿瘤的50%以上。微小核糖核酸(miRNA)是由21~25个核苷酸组成的非编码RNA,它通过与靶基因的3′端非翻译区(3′‐UTR)配对,促进mRNA的降解或抑制mRNA的翻译,从而抑制其靶基因的表达。近年来研究发现,miRNA参与细胞的增殖、分化和凋亡等细胞进程,在包括胃癌在内的多种肿瘤中......

    作者:金吴娟;周晓颖;张国新 刊期: 2015- 03

  •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出血及溃疡的循证用药研究进展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已被公认为早期胃癌及癌前病变疗效确切的微创治疗方式。随着该技术的推广和普及,有效控制ESD术后并发症特别是术后出血成为临床关注的热点。质子泵抑制剂等药物可用于预防ESD术后出血并促进溃疡愈合,但佳用药方案尚有诸多争议。此文将重点梳理近年来ESD围手术期用药方面的高质量证据,以期指导临床应用,并为进一步研究提供依据。......

    作者:杨帆;马丹;李兆申 刊期: 2015- 03

  • 4826例健康体检者中胃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胃镜结果分析

    胃癌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率居世界恶性肿瘤的第2位,在中国的发病率居消化道恶性肿瘤之首,其发生是一个多步骤、多阶段进行性发展的复杂过程,从正常胃黏膜到发现细胞癌变需要经历一个较长的演变过程。近年来越来越多的国内外学者对胃癌的癌前病变进行了深入的基础及临床研究,取得了一定的进展。本文回顾分析了4826例健康受检者,对检出胃癌及其癌前病变人群的性别、年龄、族别、发病部位、病理分型等进行相关性分析......

    作者:陈杰 刊期: 2015- 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