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内镜治疗术后创面修复的研究进展
近年来消化内镜技术迅速发展,其在消化道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越来越受到关注.随着消化道早期肿瘤的诊断和治疗越来越受重视,从简单的电凝、电切、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到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等技术,内镜治疗方法的适应证越来越广泛.内镜治疗虽属于微创治疗,但也留有创面.该文就国内外内镜下治疗后的创面处理方法及修复材料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陈钟;关富;钟玲;韩忠政;张华玉;唐庆林;张鸣青 刊期: 2016- 05
-
miRNA调节炎症性肠病肠道稳态的研究进展
肠道菌群是调控肠道微小RNA(miRNA)生成的关键因素之一,且miRNA可正向或负向调节肠道免疫和肠道屏障功能,因此肠道菌群可通过miRNA与宿主的相互作用来维持肠道稳态.炎症性肠病患者存在肠道菌群紊乱和异常的miRNA表达,使miRNA成为治疗炎症性肠病的新靶点.......
作者:徐丽玲;王承党 刊期: 2016- 05
-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与结直肠肿瘤相关性机制的研究进展
随着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结构的改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的发病率逐年升高,已成为较常见的慢性肝脏疾病.近年来多项研究提示,NAFLD能够增加结直肠肿瘤(包括结直肠腺瘤和结直肠癌)的发病风险.多种机制如胰岛素抵抗、脂质代谢异常、炎性反应和氧化应激以及肠道微生态等与NAFLD患者结直肠肿瘤的发病有关.......
作者:刘文静;胡晓娜;保志军 刊期: 2016- 05
-
自噬在维持肠道内稳态中的作用
肠道内稳态依赖于肠道菌群、肠上皮细胞及肠黏膜免疫细胞间复杂的相互作用,不同类型肠细胞通过多种途径调节肠道微生态、限制致病菌、调控肠道局部炎性反应.自噬参与组织细胞的免疫应答及免疫防御.目前有文献报道,自噬对维持肠道内稳态也起着重要的作用.学者们通过建立自噬缺陷细胞模型发现,自噬异常可影响不同类型肠细胞的功能,进而导致肠道内稳态失衡和慢性肠道炎性疾病发生,该文就此作一综述.......
作者:吴振婷;秦少游;贾二娜;葛安琪;周长玉 刊期: 2016- 05
-
营养状况与胃食管反流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胃食管反流病(GERD)是西方国家较常见的慢性胃肠道疾病.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生活方式的西化,中国GERD的发病率也逐渐升高.肥胖、高脂饮食、高盐饮食等营养问题是GERD发生的危险因素.该文就营养状况与GERD关系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贾平;朱海杭 刊期: 2016- 05
-
白细胞介素-34及其在炎症性肠病中的作用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种以炎性细胞浸润肠壁为特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C)和克罗恩病(CD),其病理机制尚未完全明确.白细胞介素-34(IL-34)是一种新型的细胞因子,可与集落刺激因子-1受体(CSF-1R)结合,通过胞外信号调节激酶/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ERK/MAPK)信号通路激活下游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疾病的炎性反应和免疫反应的调节.IL-34在IBD患者的炎性肠段中呈高表......
作者:汪洋;邵建国;卞兆连;管海涛;陈琳;居林玲 刊期: 2016- 05
-
利福昔明防治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及疗效的研究进展
利福昔明(rifaixmin)是利福霉素衍生物,具有口服不吸收、抗菌活性较强和全身性不良反应较少等特点,近年来应用于细菌性腹泻、肠易激综合征(IBS)、炎症性肠病(IBD)及结肠憩室病等多种肠道疾病的治疗.研究发现利福昔明治疗肠道疾病的作用机制并不仅限于直接的抗菌作用,还包括减少细菌毒力及致病性、减少细菌对上皮细胞的黏附力、调节肠道免疫信号及激活孕烷X受体(PXR)等机制.该文就利福昔明在治疗肠道......
作者:刘响;曹海龙;姜葵;王邦茂 刊期: 2016- 05
-
热休克蛋白70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分析及其临床意义
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SP70)与慢性糜烂性胃炎胃黏膜损伤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纳入慢性糜烂性胃炎患者140例为观察组,按疾病分级分为工级、Ⅱ级、Ⅲ级组,纳入同期健康体检者40例为对照组,对比4组血清HSP70蛋白及mRNA水平;检测观察组胃黏膜损伤指数、胃黏膜血流量、HSP70蛋白及mRNA表达水平、血清苯二醛(MDA)水平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析上述指标相关性;患者予常......
作者:张绍敏;邹湉;付小义;陈出新 刊期: 2016- 05
-
hML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目的探讨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与胃癌的关系,旨在为胃癌早期诊断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选取本院2013年5月至2015年7月收治的肠上皮化生34例、异型增生37例、胃癌41例,胃镜活组织检查收集病理组织,另选取同期医院门诊收集的3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作为对照组.通过甲基化特异聚合酶链反应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hMLH1基因表达和甲基化水平,并进行组间对比分析.结果hMLH1基因甲基化率依次为肠上皮化......
作者:易默;周健;李颖;史丽萍;何小勤 刊期: 2016- 05
-
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分析
目的探讨不同方法治疗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肝硬化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破裂出血患者453例,按胃镜下治疗和保守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疗效;按常规胃镜治疗和急诊胃镜治疗分为两组,观察两组的止血疗效和术后并发症.结果胃镜下治疗组止血疗效和6个月后曲张静脉减轻程度均明显优于保守治疗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作者:张东伟;许树长;王志荣;杨长青 刊期: 2016- 05
动态资讯
- 1 四联疗法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患者的成本——效果分析
- 2 特异性靶向肝星状细胞治疗肝纤维化研究进展
- 3 033 用三维超声评估反流性食管炎病人液体餐的胃内分布不均
- 4 人结直肠癌LoVo/HCT116细胞来源外泌体促肿瘤迁移能力及Wnt3a/Wnt5a蛋白鉴定
- 5 库普弗细胞在酒精性肝病发病机理中的作用
- 6 埃索美拉唑标准剂量间歇给药与大剂量持续给药治疗消化性溃疡出血的效果对比
- 7 CCK刺激的细胞信号转导与胆囊结石的关系
- 8 胃肠道错构瘤的研究进展
- 9 调节性T细胞与持续性HCV感染
- 10 放大内镜结合染色内镜对早期大肠癌及其癌前病变的诊断和治疗
- 11 胰腺癌与糖尿病的相关性研究进展
- 12 C-Fos在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模型脊髓中的表达及意义
- 13 肝脏、胆囊、胆管、胰腺癌前病变的诊断与治疗
- 14 胃食管反流病的诊断进展
- 15 腺病毒载体在肝细胞肝癌基因治疗中的应用
- 16 Rho蛋白与恶性肿瘤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 17 002 内镜止血夹治疗食管贲门粘膜撕裂症致上消化道出血
- 18 胶质细胞源性神经生长因子与慢传输性便秘
- 19 深在性囊性胃炎1例及文献复习
- 20 雷贝拉唑治疗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