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脂肪变肝细胞中炎性调节蛋白 A20的表达机制
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已被认为是一种慢性低度炎性反应状态[1],炎性反应在其复杂的发病机制中至关重要,是疾病向终末期肝病进展的关键。锌指蛋白A20是由核因子-κB(NF-κB)激活诱导的炎性反应负性调节蛋白,它通过可逆的去泛素化以及泛素化功能下调活化的NF-κB信号通路,从而抑制炎性反应[2]。近年来研究发现,A20对肝脏再生及功能恢复具有积极作用,可抑制肝损伤、肝移植、缺血再灌注等诱发......
作者:许青青;艾罗燕;吴昌维;苏大芝;王晓晗;陈志威;江小柯;林卿;范竹萍 刊期: 2016- 03
-
同时性下咽-食管多原发癌的发病特点、诊治方案及预后研究
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到来,同时性下咽-食管多原发癌(MPC)日益增多,且其预后往往不佳[1-2]。目前国内外关于下咽癌MPC的研究报道较少,本文回顾性分析本院近年来收治的155例下咽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同时性下咽-食管MPC的发病率、发病机制、治疗方案及预后进行探讨。......
作者:高利民 刊期: 2016- 03
-
DNA 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
DNA甲基化引起的基因表达沉默是导致胃癌发生的重要途径之一。过度甲基化可能是由于DNA甲基转移酶的过表达或是去甲基化活动的减弱所引起的,具体机制并未完全阐明。有研究发现,在胃癌组织中有许多基因启动子区发生了甲基化。此文对于近年来DNA甲基化与胃癌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高燕;姜相君 刊期: 2016- 03
-
上皮间质转化相关信号通路在肝纤维化中作用的研究进展
肝脏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MT)是指在慢性肝损伤的微环境下上皮细胞失去原有特性而获得成纤维细胞典型特征的病理过程。EMT终将导致肝纤维化。多种信号因子和多条信号通路参与EMT过程,研究表明,这些通路之间并不是独立存在的,相互之间存在紧密联系。近年来,靶向治疗已经成为肝纤维化治疗的研究热点之一,信号通路的研究为肝纤维化的靶向治疗提供了重要依据。......
作者:熊盼盼;刘菲 刊期: 2016- 03
-
超声新技术在早期肝硬化诊断中的应用
肝硬化是慢性肝病的终末期,早期诊断肝硬化对指导治疗、防止疾病进展及评估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近年来随着超声技术的不断发展创新,新型超声技术已成为早期诊断肝硬化的研究热点。该文综述了超声弹性成像、三维超声、超声造影等技术在肝硬化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为临床早期诊断肝硬化提供了新的策略。......
作者:林霖;曾欣 刊期: 2016- 03
-
长链非编码 RNA 与胃癌相关性的研究进展
长链非编码RNA(lncRNA)因其长度大于200个核苷酸,缺乏编码蛋白能力而得名。在表观遗传学控制、转录和转录后调控等多个层面,lncRNA参与了机体多种生理及病理过程的调节。研究已经证明,lncRNA在胃癌生物学的调节过程中起关键的作用,lncRNA与胃癌的发生、发展、侵袭、转移及预后密切相关。该文对lncRNA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黄艳霞;张靖;王歌;朱金水 刊期: 2016- 03
-
内质网应激与溃疡性结肠炎
内质网应激(ERS)是各种原因引起的错误折叠或未折叠蛋白质在内质网腔中聚集导致的稳态失衡,介导ERS的通路有3条,通路起始蛋白分别为肌醇需求激酶1(IRE1)、蛋白激酶R样内质网激酶(PERK)和活化转录因子6(ATF6)。大量研究发现ERS在溃疡性结肠炎(UC)的发病中起着重要的作用。该文就ERS与UC关系的相关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梁君;崔梅花 刊期: 2016- 03
-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与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
低碳水化合物饮食是指限制每日碳水化合物摄入,而适当增加脂肪及蛋白质摄入的饮食模式,目前越来越多的研究指出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对于延缓及治疗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有一定的作用。此文综述了低碳水化合物饮食在治疗NAFLD中的可能机制及实际应用,以期为NAFLD患者提供有效的饮食疗法,为预防及治疗NAFLD提供新的方向。......
作者:张启晨;黄一沁;陈洁 刊期: 2016- 03
-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
幽门螺杆菌(Hp)已被世界卫生组织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列为胃癌的第一类致癌原。近年来,不断有研究表明Hp感染不仅是胃癌的主要致病因素,而且也与多种其他部位肿瘤有关,特别是Hp感染与结直肠、肝胆、胰腺等消化系统肿瘤的关系已成为当下研究的热点和焦点。其中,以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受到多的关注。此文就Hp感染与消化系统肿瘤相关性的研究现状作一综述,以Hp感染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为阐述重点,为进一步探索......
作者:卿莹;吴栋;王敏 刊期: 2016- 03
-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病情评估及早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
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BP)是指由于胆道病变而引发的急性胰腺炎性反应,准确的病情评估对早期治疗方法的选择及改善预后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于ABP患者的早期规范化治疗方案尚未形成统一意见,此文就ABP的病情评估及早期治疗方法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作者:张婷婷;韩真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妊娠急性胰腺炎的临床进展
- 2 幽门螺杆菌感染相关性疾病与IL-8的关系
- 3 腹腔镜手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
- 4 早期胃癌淋巴结微转移研究进展
- 5 炎症性肠病的肠外表现与治疗
- 6 麻醉在胃肠镜检查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 7 十二指肠胃反流病因及发生机制的研究进展
- 8 遗传性非息肉性结直肠癌中微卫星不稳定性的研究进展
- 9 内镜下上消化道异物取出术应用分析
- 10 032用拉米呋啶长期治疗慢性乙型肝炎
- 11 JAK-STAT信号通路与结直肠癌
- 12 049 晚期胃癌的姑息性胃切除和术后腹腔内化疗
- 13 hMLH1基因甲基化在胃癌早期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 14 暴发性胰腺炎的治疗进展
- 15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胃间质瘤的临床效果分析
- 16 热休克蛋白与急性胰腺炎
- 17 炎症性肠病肠内营养治疗的现状与进展
- 18 贲门失弛缓症的治疗进展
- 19 生物药物治疗炎症性肠病新进展
- 20 015熊去氧胆酸治疗肥胖合并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的随机双盲安慰剂对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