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简介
本刊是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和上海第二医科大学主办的国家级学术期刊。主要报道消化系统领域的新动态、新进展、新技术和新经验。读者对象为本学科及相关学科的临床、教学及科研工作者。
主管单位: 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主办单位: 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出版部门: 《国际消化病杂志》编辑部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号: ISSN 1673-534X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号: CN 31-1953/R
邮发代号:
出版周期 双月刊
创刊时间 1963
出版地区 上海
出版地区 上海
订购价格 172.00
杂志荣誉
电子信箱: mlunwen@163.com或mlunwen@126.com
往期目录
-
2001
-
2002
-
2003
-
2004
-
2005
-
2006
-
2007
-
2008
-
2009
-
2010
-
2011
-
2012
-
2013
-
2014
-
2015
-
2016
-
2017
-
2018
-
2019

- 杂志名称:国际消化病杂志
- 主管单位:上海市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 主办单位:上海市医学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 国际刊号:1673-534X
- 国内刊号:31-1953/R
- 出版周期:双月刊
-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临床研究进展
结直肠锯齿状病变是一类具有典型“锯齿状”形态特征的病变,因其具有恶变潜能,近年来学者们对它的关注度越来越高。虽然目前国内外对该病变的基础研究较多,但临床研究不多,此文就结直肠锯齿状病变的流行病学特征、癌变机制、内镜特征及处理策略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旨在提高对此类病变的认知及临床处理能力。......
作者:李雅琳;占强 刊期: 2016- 03
-
小檗碱在溃疡性结肠炎中作用及机制的研究进展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其发病机制可能与遗传、环境、免疫及微生物有关。小檗碱是黄连的主要成分,临床上主要用于抗炎。近年来研究发现小檗碱对UC有良好的疗效,但治疗机制尚不完全清楚,可能通过调整肠道菌群结构、保护肠道屏障功能、调节免疫应答反应、影响氧化应激等来发挥治疗作用,该文就此作一综述,为小檗碱应用于UC治疗提供理论依据。......
作者:张苏;王志斌;王跃;仝令畅;王荣美;李玲;张立超 刊期: 2016- 03
-
注水结肠镜在消化道疾病治疗中的临床应用
注水结肠镜是诊断结直肠疾病的一种新型的检查方法,与传统的注气结肠镜相比较能够明显降低检查时的腹痛程度,提高检查成功率和结直肠腺瘤检出率。近年来的研究表明,注水结肠镜在下消化道止血、乙状结肠扭转的治疗、肠道病变的内镜下黏膜切除等方面展现了其独特的优势。......
作者:关富;陈钟;苏军凯;张鸣青 刊期: 2016- 03
-
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联合胃管置入治疗上段食管癌1例合并文献复习
上段食管癌占食管癌的14.1%,该段食管周围解剖结构复杂,手术切除难度大,术后切缘阳性率高,导致食管残端肿瘤复发率高。放射治疗为上段食管癌首选的治疗方式,然而以往放射治疗的疗效并不理想,5年生存率维持在8%~10%[1],局部剂量不足导致肿瘤未得到控制而使肿瘤复发是放射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近年来进入临床应用的螺旋断层调强放射治疗(TOMO)技术能靶向治疗病灶,并且减轻病灶周围正常组织受量,有效提高......
作者:魏华琳;周平;郭小陪;陈晓 刊期: 2016- 03
-
新疆地区297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的临床资料分析
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指从第一环形皱襞开始至十二指肠空肠曲部所发生的溃疡,一般指位于十二指肠降部近端的溃疡,约占消化性溃疡的5%[1]。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是消化性溃疡中比较少见的一种类型,其流行病学特点可能存在地区差异,并随时间而变化。本研究回顾性分析了新疆地区297例十二指肠球后溃疡患者的临床资料,探讨其发病与性别、年龄、民族、季节、溃疡部位、Hp感染及并发症等因素的关系,以了解近年来新疆地区十二指肠......
作者:高峰;李莉;赫晓磊;王曼 刊期: 2016- 03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溃疡性结肠炎小鼠模型结肠的定位
溃疡性结肠炎(UC)是一种病因和发病机制尚不清楚的慢性肠道炎性疾病,近年来UC的患病率呈明显升高趋势,有报道约为11.6/10万[1],目前缺乏有效的治疗方法。1996年Tyndall等[2]用异体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白血病合并UC患者时,发现其对白血病起治疗作用的同时,也明显改善了UC的症状,这为UC的治疗方法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目前干细胞移植用于UC的治疗是国内外相关领域研究的热点之一。本研究旨......
作者:李荣富;高广周;孙涛;王志红 刊期: 2016- 03
-
激活 VEGF-C/VEGFR-3信号通路调控淋巴管生成对慢性结肠炎的影响
炎症性肠病(IBD)是一组病因及发病机制尚未明确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性疾病,主要包括克罗恩病(CD)和溃疡性结肠炎(UC)。近年来研究表明,IBD的发病及病情迁延与淋巴管生成有关。早在20世纪初期就有大量报道指出CD患者的病变肠道中可见淋巴管阻塞、组织水肿等表现,表明慢性淋巴管炎的存在。但目前关于淋巴管与IBD的病情进展与维持的关系研究并不多。肿瘤、皮肤慢性炎性反应实验研究显示,淋巴管特异性血管内......
作者:赵静;王晓蕾 刊期: 2016- 03
-
磁共振成像技术在分析肠易激综合征患者脑功能中的应用
目的:应用脑部功能性磁共振成像(fMRI)技术探究肠易激综合征(IBS)的病理生理机制中大脑功能区变化,并评价精神心理因素在其发病中的意义。方法收集31例IBS患者和20位正常对照者在不同容量直肠气囊刺激下获得的fMRI图像,并应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ADS)进行精神心理因素评分,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IBS患者的fMRI图像在不同容量地刺激下存在差异,并且脑部激活区域随着直肠气囊扩张容量的增......
作者:王丹萍;宋毓飞;李亚迪;任辉;沈晓伶;黄志刚 刊期: 2016- 03
-
成人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的临床回顾性分析
目的:探讨急性出血性坏死性肠炎(AHNE)的临床表现及早期诊断和治疗的方法。方法回顾性分析57例AHNE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急性胃肠炎型6例、肠出血型27例、腹膜炎型13例、肠梗阻型9例、中毒性休克型2例。结果57例患者中早期诊断51例(89%)、误诊6例(11%),治愈49例(86%)、死亡8例(14%),保守治疗49例(86%)、手术治疗8例(14%)。结论AHNE发病急骤,临床表现复杂多样,......
作者:张喆;林连捷;陈少夫;秦芳芳;王东旭 刊期: 2016- 03
动态资讯
- 1 胃镜下诊治时机对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 2 肥大细胞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研究进展
- 3 042肝硬化门脉高压患者静脉输注奥曲肽的脱敏作用
- 4 Bcl-2家族对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在胰腺癌中的表达
- 5 白介素-1与幽门螺杆菌
- 6 028 用靛青红染色的染色内镜检查提高结肠腺瘤和非腺瘤病变的检出率
- 7 细胞自噬在胃癌中的研究进展
- 8 慢性胰腺炎动物模型研究现状
- 9 长链非编码RNA在肝细胞癌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应用
- 10 010 门静脉动脉化在广泛肝叶切除中的效果
- 11 肠道菌群检测方法学评价及其在肠易激综合征中的应用
- 12 IL-23/IL-17轴与炎症性肠病
- 13 克罗恩病病因学研究进展与难治原因的剖析
- 14 胃淋巴瘤误诊为胃癌1例
- 15 不同基因型幽门螺杆菌对人胃黏膜上皮细胞引起免疫损伤的作用
- 16 胃内酸袋与胃食管反流病的研究进展
- 17 瘦素与胃排空
- 18 肝星状细胞凋亡调控因素的研究进展
- 19 腹腔镜与开腹行胃十二指肠溃疡穿孔修补术对术后黏连性肠梗阻的影响观察
- 20 胃促生长素的胃肠动力学作用研究进展